news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文化建设/

蜱虫叮咬后会造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带你了解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布时间:2023-08-10 作者: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 浏览量:1294

夏日树木丛生,蜱虫也进入了繁殖高峰期,同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作为一种新型的蜱传疾病也进入了发病高峰期。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0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大别班达病毒[DBV;曾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散发于山区和丘陵地区,夏秋季居多,常与蜱虫叮咬有关。

SFTS为我国首先发现,并于2010年确认其病原体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此后,日本、韩国、越南、缅甸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也陆续报道。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 高度散发,但在地域分布上又相对集中,99%以上的病例分布在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湖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和江苏省7个省份。

02 新型布尼亚病毒抵抗力如何?

DBV对热敏感,60℃30分钟能够完全灭活病毒,对紫外线、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以及β丙内酯、甲醛和常用有机氯消毒剂敏感。

03 DBV如何传播?

被携带病毒的蜱叮咬是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病毒还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血性分泌物等传播,造成医护、探视人员、陪护和遗体处置人员感染。

0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潜伏期可能为1-2周,在人人传播病例中,潜伏期多为6-9日。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实验室检查动态变化规律,临床上病程可分为初期、极期、恢复期3期。

(一)初期

初期亦称发热期,为病初1-3天,病程长者可至1周,起病急,发热,体温为38-40℃,伴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肌肉酸痛、腹泻,少数患者神志淡漠。

70%的患者体格检查常有单侧腹股沟或颈部、腋窝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较大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轻度降低,血小板计数、ALT、AST、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可轻度异常。部分患者DBV核酸可能为阴性。

(二)极期

极期亦称多器官功能损伤期,一般发生于起病后4-14天,多与发热期重叠,持续高热,可呈稽留热,初期症状加重,如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加重。

部分患者可出现下颌、四肢等不自主抖动伴肌张力增高,重症患者可出现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 肺出血,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少数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三)恢复期

患者体温正常,症状逐渐改善并恢复正常。一 般2周左右可恢复,有并发症者则病程延长。

05 如何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户外活动时注意个人防护,防止蜱虫叮咬。

2、医务人员、陪护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严格个人防护。

3、管理好传染源:家畜或野生动物;隔离患者等。

值此病患高发季节,大家要注意个人卫生及防护、如若被不明原因叮咬并出现上述发热等异常症状,请及时就诊。欢迎来电咨询,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210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