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在我国历史悠久,最早的罐疗出现在先秦时期,当时人们利用牲畜的角(如牛角、羊角等)磨成有孔的筒状,刺破痈疽后,用它吸出脓血,以达到治病效果。由于采用的是动物的角为工具,这一时期的罐疗被称为"角法"。现存关于罐疗最早的文字见于西汉早期成书的《五十二病方》中,当时用角法治疗痔疮。唐代罐疗工具也有了突破性的改进,开始用经过削制加工的竹筒来代替兽角。清代出现了陶土烧制成的陶罐,并正式提出沿用至今的"火罐"一词。新中国成立以后罐疗又开始不断改进与提高,罐具上也多种多样。
拔罐,古称"角法",也称"吸筒疗法""拔火罐"等,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偷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中医外治疗法。
玻璃罐,临床应用较普遍,用耐热质硬的透明玻璃加工制成,按罐口直径及内腔大小,分为不同型号。玻璃罐罐口光滑,质地透明,使用时可直接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便于掌握时间。多用于火力排气法,特别适用于走罐、闪罐、刺络拔罐及留针拔罐。
竹罐,拔竹罐可以祛除身体内的湿气、寒气,还可以刺激身体的人各个穴位、有疏通脉络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调理气血,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疾病,有缓解疼痛的功效。
抽气罐,抽气罐也称为(真空拔罐器)是以利用机械抽气原理使罐体内形成负压,使罐体吸附选定的部位,使皮下及浅层肌肉充血,刺激人体皮部、经筋、经络穴位以达到排除毒素、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固本、促进新陈代谢、调动脏腑功能最终以达到净血血液的一种非药物自然物理生态疗法。
陶火罐,陶火罐由陶土做成,口底平滑,形似木钵或瓷鼓。这种罐的吸力大,但易碎。
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很广,可以治疗:
1、感冒、咳嗽、胃脘痛、消化不良等内科疾病;
2、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风湿痛等骨科疾病;
3、月经紊乱、痛经、乳腺炎等妇科疾病;
4、带状疱疹、湿疹等皮肤科疾病;5、牙痛、下颌关节紊乱、咽喉肿痛等五官科疾病。
根据病变部位与疾病性质,拔罐法尚有不同的应用方法。
1、单罐法
即一罐独拔。运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的病症。
2、多罐法
即多罐并用,又称排罐法。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较多的病症。常根据病情与解剖特点,于多部位或多个穴位处拔数罐至数十罐。如沿某一经脉或某一肌束的体表位置顺序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罐具。
3、留罐法
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置5--15分钟使浅层皮肤和肌肉吸人罐内,轻者皮肤潮红,重者皮下瘀血紫黑。
4、闪罐法:
用闪火法将玻璃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
5、走罐法:
亦名推罐法。操作方法是先于施罐部位涂上润滑剂,以凡士林、润肤霜为佳,亦可用水或药液,同时将玻璃罐口亦涂上油脂。用闪火法吸拔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向后倾斜,稍用力将罐沿着肌肉、骨骼、经络循行路线推拉(罐具前进方向略提起,后反复运作至走罐区皮肤紫红色为度。
6、针罐法:
指针刺与拔罐相配合的治疗方法
(1)留针罐法简称针罐。
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淤血时,将罐起下后出针,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但不宜用于胸背部,因罐内负压易加深针刺深度,从而引起气胸。
(2)刺血拔罐法又称刺络拔罐法。将施术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成皮肤针叩刺出血后,再将火罐吸附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出血量视病情而定,少则几滴,多则3~5ml。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
1、罐印紫黑而色暗。一般体有血瘀或局部受寒较重会出现此印迹。如肩背疼痛、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若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
2、拔罐后局部皮肤容易出现水泡或罐体内有水汽的,多提示患者湿盛,体内水湿之气较重。如水泡内有血水,多提示是湿热毒的反应。
3、罐印紫黑伴有瘀斑。拔罐后罐印紫黑伴有瘀斑,多提示气血不畅、寒凝血瘀。
4、罐印淡紫伴有斑块状。拔罐后罐印淡紫伴有斑块状说明虚证兼有血瘀之证。
5、罐印散在紫点。拔罐后罐印散在紫点,深浅不一,多提示气滞血瘀之证。
6、罐印局部皮色潮红。拔罐后罐印局部皮色潮红,提示多为热证,部分阴虚火旺者也会出现红色罐印。
7、罐印皮色无明显变化甚至呈灰白色,触之不温,多提示患者有虚寒之证。
8、罐印鲜红而艳。拔罐后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之证。
9、拔罐后罐印局部有褶皱或伴有瘙痒、风团等提示有风证,多因外感风邪或风湿之邪。
10.拔罐后局部皮肤罐迹,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则多提示病邪尚轻。
1、提高机体免疫力。
2、改善皮肤温度,加快新陈代谢,也会加快疾病的治愈。
3、改变血氧状态,调节免疫功能。
4、加快新陈代谢产物的排除,促进血液循环。
5、疏通经络,解乏减压。
1、拔罐之后毛孔处于一种扩开的状态,当天尽量避风寒,注意保暖,6小时内避免洗澡,以免邪气趁机入里。
2、过饥或过饱、酒后、服用某些催眠药物及镇静剂等药物后,尽量避免拔罐,以免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女性的月经期、孕期,以及患有癫痫、血液病、皮肤病的患者,禁止拔罐。
4、若拔罐后产生水泡,属于正常现象,若水泡较小,无需特殊处理,可以自行吸收,注意穿柔软舒适的衣物,避免水泡摩擦出血造成感染。若水泡较大,请遵医嘱进行处理。